“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历书》里记载:“大暑,斯时天气甚热于小暑,故名大暑。”大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堪称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化。在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浸润下,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开设学习二十四节气的校本课程,节气小使者六(3)班的同学们和老师们开启了“大暑”文化实践之旅,探索专属于大暑的时节奥秘。
六(3)班同学在班主任何惠燕老师的带领下从“历史渊源”、“大暑物候”、“大暑习俗”和“文学创作”四个方面感知大暑节气文化,了解有关大暑节气的由来、习俗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的内涵。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大暑美景顷刻间映入眼帘。而“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又在告诉我们大暑来了,秋天也就不远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在一首首古诗词中体会大暑的物象和诗意。
灼热是大暑的主色调,雨水失去了春秋的理智,恣意放纵着内心的情感,蛰伏的知了也爬上了树梢,开始了聒噪的长鸣。六(3)班的同学们通过小报、绘画、书法等不同的形式,对“大暑”节气做了各自不同的解读与阐释。
一候,腐草为萤。世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仲夏之夜,林间荧光闪烁,仿若仙境,是难得一见的绝妙景象。
二候,土润溽暑。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此时天气开始变得闷热难耐,土壤高温潮湿,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大暑时节,湿气浓重,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之说。
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也开始向立秋过渡。“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说的就是暑天大雨的情景。
民间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晒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保健的功效。
从古至今,民间都有大暑喝伏茶的习俗。“夏日酷热白昼长,伏茶解暑觉清凉”。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由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喝点伏茶,还有助于体内湿气排除,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为秋冬健康打好基础。
“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这两句诗,大概是饱受暑热折磨的人们共同的心声。如果凉风不起,暑热难退,不如让自己静下心来听一支曲子,毕竟黄庭坚在《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中说过,音乐可以驱散人心头的燥热,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六(3)班秦乐民同学的钢琴演奏《River Flowers In You》吧!
谚语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此时正值大暑,夏正浓,六(3)班的同学们也煮了一份仙草与家人一同分享。
在这“上蒸下煮”的时节,六(3)班的同学们还利用周末时间,制作了养生的“大暑”时令美食,如水果茶、绿豆汤等,这些美食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最为适合在大暑时节食用。
今日大暑,不觉间,已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走过挥洒汗水的夏,才会迎来硕果累累的秋。愿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在这个盛夏积蓄能量,茁壮成长,让所有的努力化为拔节生长的力量。
400-8650-222 1375563891@qq.com
www.tjwddxh.com 赛罕区亚辰大厦A座7楼7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