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产品中心 > 乳茶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杏彩平台官网_杏彩平台登录注册·(xingcai)

电 话:400-8650-222

地 址: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亚辰大厦A座7楼701室

杏彩首页·石榴花开故事多

纯羊奶粉
详细介绍:

  习总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国召开之际,新疆日报携手日报、内蒙古日报、宁夏日报、广西日报推出“石榴花开故事多”联动报道,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以小见大,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携手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动实践。

  在额敏县额敏镇塔斯尔海村榆柳巷,邻居们来到马新华家共度中秋佳节(2023年9月29日摄)。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热依达摄

  3月2日,阳光正好,额敏县额敏镇塔斯尔海村的一条巷道里,孩子们在步行道上奔跑嬉闹,老人们坐在自家门前的长椅上边晒太阳边和邻居聊天……

  榆柳巷长只有640米。小巷内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锡伯族、羌族、土家族等9个民族32户人家。

  家住巷口的马新华是额敏县公安局的一名退休民警,因为做了许多惠民暖心的事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马大姐”。

  走进马新华家中,屋内挂着一张全家福,她家10个人来自4个不同民族。她是回族,丈夫是维吾尔族,还有她收留的5位无血缘关系的亲人:一位是孤寡老人、汉族“父亲”杨吉春,一位是马新华一家帮助抚养长大的哈萨克族小伙吾尔滋别克·马达特,还有在她家居住长达12年的叶尔木拉特·克孜尔汗一家三口。全家福上,一家人笑容灿烂,暖意融融。

  在当地,马新华和“父亲”杨吉春的故事被广为传颂。2004年初冬,马新华遇见了衣衫单薄的杨吉春。担心老人被冻坏,她将老人请回家,吃了一碗热腾腾的汤揪片。得知老人的老伴过世,膝下无儿无女,平时靠打零工、捡破烂为生,马新华决定收留老人。马新华夫妇像照顾自己的父亲一样,照顾着杨吉春,20年过去,这个家已成为杨吉春真正的家。

  长期资助困难儿童,支持鼓励其读书;接济生活困难的哈萨克族夫妇,帮助他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技能、顺利就业……这些年,马新华干了许多暖心事。

  2019年退休后,她腾出家里一间30平方米的房屋,打造成“家庭矛盾调解室”“居民家庭党校”。如今,马大姐的爱心小院在援疆资金的支持下改造升级成了“马新华民族团结大院”,2022年4月开放以来,已经接待3万多人参观。

  林忠东今年63岁,他家上世纪60年代初落户榆柳巷。林忠东从小就与对门的库尔鲁西玩在一起,亲如兄弟。1993年,林忠东的妻子汤素云因车祸卧床3个月,林忠东工作繁忙无法照料,十分着急。库尔鲁西的妻子主动前来帮忙照料,做好一日三餐送到汤素云床前。如今,两人的孙辈一起上学,也是好朋友。

  林忠东有商业头脑,库尔鲁西有祖传的风干肉手艺,1988年开始,两人合伙做牛羊肉加工生意,账目由林忠东负责,两家人从未有过争议。

  “谁家没时间做饭,直接去对方家吃;两家仅一路之隔,谁家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两家人都非常清楚。”库尔鲁西说。

  有人说,到了榆柳巷,总有喝不完的奶茶,听不完的故事。640米的榆柳巷很短,但这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谊却很长。

  在新疆,像榆柳巷这样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巷道、社区遍布天山南北。宜居的生活环境,和谐的相处氛围,让各族群众从空间互嵌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互嵌,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深度融合。

  上世纪60年代初,“三千孤儿入内蒙”谱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佳话。这“三千孤儿”被内蒙古人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李国良和赵海琴就是其中的两位。

  李国良和赵海琴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曾不幸成为孤儿,幸运的是,他们分别被蒙古族牧民和汉族家庭收养。在养父母的悉心呵护下,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我们25名孤儿来到了第二故乡——巴林右旗大草原。我的养父母叫常锁、韩梅,是巴林右旗幸福之路公社阿力木图大队的牧民。当时家里生活特别困难,养父母总是把最有营养的牛奶和肉食留给我吃,把最好的衣服给我穿。他们无微不至地将我抚育,这份恩情我永记心间。”李国良说。

  成年后李国良和赵海琴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他们在巴林右旗粮米加工厂相遇了。共同的经历让他们的心迅速靠近,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他们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1996年,巴林右旗粮米加工厂面临转制,李国良主动下岗创业。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他先后创办了挂面厂和榨油厂,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赵海琴操持家务,照顾家人,给予李国良无尽的支持和鼓励。

  2005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组织的帮助下,赵海琴找到了她的亲生母亲和兄弟姐妹。“见到93岁高龄的亲生母亲和3个哥哥2个姐姐,我感到非常幸福,更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与亲人相聚的那一刻,赵海琴的泪水夺眶而出。

  “如今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的恩情,离不开中华民族的团结大爱,离不开祖国北方的这片热土和勤劳、淳朴、善良的人民,我们会世世代代将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续写下去。”李国良、赵海琴夫妇的眼中闪着泪光说,那是对过去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阿斯亚木·艾则孜(右三)身着壮族盛装,与社区居民一起种下象征民族团结的石榴树(2023年5月24日摄)。广西日报记者覃文武摄

  3月的南宁,春意盎然。在兴宁区望仙坡社区的广场上,由社区居民阿斯古丽捐赠、各族群众共同种下的两棵石榴树正吐出新绿。

  阿斯古丽是来自新疆伊犁的维吾尔族同胞。2月,她被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这两棵石榴树寓意着社区各族同胞团结互助、手足情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望仙坡社区赵刘芬说。

  阿斯古丽名叫阿斯亚木·艾则孜,20年前她来到广西,在南宁开了一家“阿斯古丽美食店”,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阿斯古丽。前些年,阿斯古丽经营的餐馆一度陷入困境。赵刘芬得知情况后,和社区工作人员为她提供职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餐馆生意日渐红火。

  “在南宁,我感受到了满满的包容和爱。”阿斯古丽动情地说,“广西爱我20年,我爱广西一辈子!”

  阿斯古丽热心公益活动,长期帮扶社区困难家庭,到山区看望留守儿童,还参与成立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技能培训基地,帮助各族同胞在城市就业生活……在她的餐馆里,设有环卫工人休息站,提供免费茶水,有时还为环卫工人送上新疆风味小吃。“我是在广西各民族兄弟姐妹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也要多帮助别人。”阿斯古丽说。

  阿斯古丽还有个瑶族女儿。2015年,她到桂林扶贫助困,了解到瑶族女孩小杨(化名)是个孤儿,便从初中开始一直资助她。“古丽妈妈在生活上对我疼爱有加,在学业上对我严格要求,她就是我的亲妈。”小杨说。如今,小杨在南宁上了大学,周末和节假日常回阿斯古丽家团聚,阿斯古丽的两个女儿也把小杨当成亲姐妹。

  在创业过程中,阿斯古丽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于2019年申请加入中国党。经过组织的考察和培养,2022年8月她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党党员。

  望仙坡社区现有居民6348户,居住着壮、汉、瑶、苗、维吾尔等各族居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这个社区积极构建开放包容、互嵌融居的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同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探索出了城市民族工作的新经验新做法。”南宁市民宗委主任林拓表示。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自2013年起,在拉萨河南岸、遥对布达拉宫的文成公主剧场,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每年都会吸引来自的观众,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如镜,照进现实。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撒下的民族团结种子在古城拉萨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城关区团结新村罗布曲扎老人不求回报连续8年照顾严重脑萎缩、丧失劳动能力的从贵州到拉萨务工的鄢勇一家;曲水县柏林村谢军成夫妇,引进枸杞种植技术,义务传授给村民,带领村民致富……这样的感人事迹在拉萨市还有很多。

  近年来,拉萨市先后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家、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9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7家,为深化和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发挥了带动引领作用。同时,坚持评选、推荐、宣传民族团结模范典型人物、典型事迹。截至目前,先后有5个集体和6名个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称号,77个集体和116名个人获得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个人)称号。

  多年来,城关区河坝林社区组织各族群众共同欢度春节、藏历新年、中秋节、古尔邦节、雪顿节等,通过文艺演出、茶话会、座谈会等活动,各族群众共话团结情、共尝民族特色食品。家住甲巴康桑大院的次德吉说:“我们这个院里汉、藏、回各民族居住在一起,邻里之间关系和睦、团结。”

  拉萨市坚持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任务,融入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就业创业的方方面面。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文创园区等积极打造特色产业,吸引4.3万家全国各地企业来拉萨投资兴业,吸纳各族群众就业增收。定期组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各族群众前往区外参观考察,进行文化交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尊重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鼓励他们相亲相爱、守望相助。

  下一步,拉萨市将认真学习习总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上担当作为、率先作为,锚定民族工作新目标,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王兰花,年逾古稀仍每日奔波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创办的“王兰花热心小组”,可谓“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内管柴米油盐,外管纠纷扯皮”。“我今年虽然已经75岁了,但从事志愿服务、维护民族团结的心依然炽热。”王兰花说。

  王兰花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裕西社区居委会工作了近20年,2004年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居民、邻居谁家有了困难、矛盾,仍然习惯找她出主意、想办法。2005年,王兰花组织身边6位爱心人士成立“王兰花热心小组”,为需要帮助的困难、患病、残疾人家庭提供爱心援助,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如今,王兰花热心小组已发展到9万多人。

  王兰花先后获评自治区道德模范、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2014年9月,她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1年7月,荣获“七一勋章”。

  王兰花告诉记者,热心小组中,有三分之一是少数民族,大家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在开斋节,回族居民会把粉汤、油香送给大家;在元宵节、端午。

  400-8650-222                       1375563891@qq.com

  www.tjwddxh.com                  赛罕区亚辰大厦A座7楼701室

          

杏彩平台官网_杏彩平台登录注册·(xingcai)司  备案号:蒙ICP备2021002174号-1
网站建设推广: 云搜网络

 

  • 杏彩首页
  • 咨询电话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