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推销羊奶粉虽是一个孤案,却凸显了新医改付诸实施的急迫性。而在这当中,“以病人为中心”、增加患者评价医院和医生的话语权,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坎儿。桐城人民医院儿科的一名副主任医师,一边行医一边代理销售羊奶粉,因为“主业”与“副业”之间的高度关联性而创造了“两业并举”的局面。
孰不知,这样的一个“双赢”格局,却正是证明现有医疗服务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完败”的一个典型个案,也凸显了新医改“构建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迫在眉睫。
儿科医生推销所谓“不上火”的羊奶粉,正暴露了部分医生逐利“虚火”上升的症结所在,即“话语权”寻租。寻租本意是指拥有像土地这一类缺乏供给弹性的要素资源为其所有者带来的超额利润。羊奶粉显然不是这种商品,市场上到处都是,并且还面临着牛奶粉、乃至母乳的竞争,自然谈不上“供给缺乏弹性”。但是,当儿科副主任医师向爱子心切的家长们推荐羊奶粉如何“不上火”时,羊奶粉便借助医生的专业话语体系“登堂入室”,披上了“供给缺乏弹性”的外衣,为销售它的医生带来“超额利润”。
在这场医生与家长之间的心理博弈中,拥有专业话语权的医生无疑占尽上风。那些羊奶粉厂家,正是看中了医生用“得天独厚”的话语权寻租所带来的巨大逐利空间,才选择医生作为合作伙伴;而医生也因为“话语权”寻租的“虚火”旺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医生推销奶粉的行为固然荒唐,但其行为背后隐秘的逻辑链却是在其中普遍起作用的“潜规则”,医生开“大处方”之风至今仍很盛行即源于此。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之一。
这一个看似偶然的孤案,却暴露了目前医疗服务质量监管体系的三大“死穴”:首先,医院对医生行为缺乏约束,即使新医改能管住“大处方”,也未必能管住医生花样不断翻新的牟利冲动;其次,由于“管办不分”等原因,主管部门对医院与医生的“监管之手”很容易高举轻放;其三,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缺少实质性的话语权,不能形成对医方的制衡力量。
“以病人为中心”、“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可以说,这些都是新医改方案中关于公立医院改革颇具闪光点的思路与设想。而医生推销羊奶粉这一个案,凸显了将这种思路与设想付诸实施的急迫性。
400-8650-222 1375563891@qq.com
www.tjwddxh.com 赛罕区亚辰大厦A座7楼7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