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按照规划,“奶”被首次列为需要保障供给安全的“重要农产品”,“奶”的战略地位得到了明确。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需求不断升级,食物需求更加强调多元化、营养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牛奶可以说是少有的可以在世界公认通行的大消费饮品,它生来就属于全人类,白酒酱油和茶饮在这个属性上都比不过它,这点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
有人说是因为牛奶的营养价值,我认为这不能成为它独步世界的理由,它之所以被全人类所认可和饮用,最大的原因就是它属于人类的一级直生品,一级直生品是为何意,就是直接从动植物产生,它是人类在莽荒时代下最亲近的朋友。
你会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一级直生品都为世界所通用通吃,这包括植物上的水果、玉米大豆、动物方面的牛羊猪肉等,这些动植物自诞生日起便不分地域地散落于世界,由此它们的一级直生品跟人类的历史相当漫长,关系更是不必言说。
正是有这样漫长厚重的历史为根基,牛奶才得以通行于整个人类,当然后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国家为单位也圈起了各自的文化。
2023年8月4日至7日,备受行业关注的世界奶业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在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构筑世界级乳业坚实基础,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乳业的“5大里程碑”。
1949年的时候,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量约为0.4公斤/年,相当于每人每天约有1.1克,所以在当时牛奶属于名副其实的“特需品”,仅能保证婴儿和病人的供给。
而2022年是多少呢?43公斤(日均114毫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1%——目前世界人均奶类消费量为140公斤。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由每天300克调整为每天300-500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业开始有了迅速的发展。2001年、2004年、2006年,我国牛奶产量连续跨越3个1000万吨的台阶。而这6年,可谓中国乳业的“黄金6年”。
第一部“发动机”是蒙牛。1999年至2007年,正是蒙牛在中国乳业中的排名从第1116位冲到第1位(中国乳业总冠军)的9年。蒙牛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7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62.46亿元,2006年比2000年增加了64.8倍!
第二部“发动机”是伊利。伊利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5.05 亿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63.39亿元,2006年比2000年增加了9.9倍!
小结一下:这6年,全局看,中国总奶量增加了2.6倍;分开看,蒙牛增加了64.8倍,伊利增加了9.9倍。
有趣的是,2006年在第27届世界乳业大会上,国际乳联主席说:“去年全球乳业增量的50%是中国贡献的”。从那时候起,便流传出一句口诀:“世界乳业,中国乳业看内蒙古。”
也由此,“乳业双雄”开始成长为世界级企业:2009年,蒙牛进入“全球乳业20强”榜单——这是世界级乳业巨头名单中第一次有了中国品牌。2010年,蒙牛、伊利双双进入“全球乳业20强”榜单。
中国乳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过的人都记得,2003年至2004年乳业竞争激烈,“奶比水贱”,两个典型状态是:不少奶农杀牛,大量奶企亏本。
就在这时,蒙牛却花巨资投建了“国际示范牧场”(2004年),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万头牧场”。因为“示范”,所以“顶尖”;因为“顶尖”,负面效应是“昂贵”,正面效应是可以出产菌落总数小于3万的牛奶——有时低于1万。这在当时是独一份。
2005年3月29日,蒙牛推出高端牛奶“特仑苏”。一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的广告语与特仑苏一道风靡全国!
“小的时候,谁能喝上一杯奶,那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回忆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奶制品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并非寻常老百姓可以消费得起。资料显示,在解放前的上海,一杯奶的价格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收入之和,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奢侈品”。
经过70年的快速发展,当初的“奢侈品”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均饮奶量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6公斤提升至超过36公斤,40年间翻了5倍。
“以前,‘三菜一汤’就是小康生活的体现,现在每天早上一杯奶成为老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谈及乳品消费的变化时,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春喜这样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说。
“中国的乳制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王景海说。的确,从鲜乳、发酵乳、奶粉、儿童奶,到乳酸饮料、植物蛋白饮料……随着乳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众消费的持续升级,我国的乳制品也在更新迭代,日益丰富着老百姓的餐桌。“和国际市场相比,我国乳制品的品种也是最丰富的,名列前茅。”王景海这样评价道。
在琳琅满目的乳制品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被誉为“我国最成功的乳制产品”的发酵乳。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就出现了我们现在能喝到的酸奶,因为生产量很小而无法普及。此外,牧区也有一些家庭自制的酸奶。70年代起,我国酸奶的生产开始起步。到了1985年之后,内蒙古轻工业研究所成功研制了冷冻干燥菌种粉,把酸奶成功从大中城市运输到了小城市。2010年后,我国开始开发常温酸奶,从此酸奶成功流通到了更远的农村和山区。
“过去农村的消费者只能喝奶粉,因为巴氏杀菌奶运输过不去。”宋昆冈这样回忆道。与过去相比,今天先进的技术不止把发酵乳带到了农村,还把巴氏杀菌奶送到了更多远离城市的消费者手里。
根据中国市场调查CRR数据显示,四五线城市对于乳品的消费潜力正在逐步挖掘,农村地区喝奶习惯也在逐渐培育中。三四线城市消费从普通白奶向高端白奶、常温酸奶发展,消费习惯向一二线城市逐渐接轨,有望成为乳品新的消费核心市场。
随着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不断跃升,越来越多消费者对营养、健康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对食品安全也日益重视,有机、纯天然等概念已成为他们挑选产品的重要标准。
尼尔森调查发现,75%的中国消费者愿意溢价购买健康属性食品。有机、健康的高端乳制品正在日益成为消费者的首要选择。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伊利、蒙牛等行业龙头先后推出安慕希、纯甄等明星单品,产品高端化趋势增强,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比越来越高。
“代表营养健康的乳制品已经成为满足消费者品质生活的基础品和必需品。伊利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乳制品,为世界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更个性化的需求。”伊利方面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常翠青指出,目前,中国乳制品消费结构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奶粉消费,液态奶消费也只是局限于大中城市,而发达国家,除牛奶外,酸奶、奶酪、乳清蛋白等的消费量都很大。
在宋昆冈看来,干酪所含蛋白质容易被吸收,而且基本不含乳糖,是一种营养丰富、有利健康的乳制品,但在中国干酪消费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部分中国人基本不消费干酪。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年产干酪约1万吨,年进口干酪约2万吨,而在美国年产干酪已超过400万吨。
“未来,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产品的诉求会越来越强烈。”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春喜表示,近几年中,乳企对市场和消费人群加强了细化,推出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以满足不同需求。王景海也认为,在未来高档次消费和大众式消费并行的过程当中,企业的产品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新时代应该解决满足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问题,这就是供给的主要方向。”
上个世纪,我国牛奶的主要状态是杀菌奶,由于缺乏冷链保障,再加保质期只有一两天,所以,每个企业生产出来的牛奶都“足不出城”,就地消化。
本世纪,灭菌奶带来了长保质期,45天,半年,甚至更长。由此,牛奶及相关乳制品开始了“南征北战”,以伊利、蒙牛为代表的新生代企业驰聘天下——不仅跑遍大小城市,而且跑遍农村牧区,甚至跑到国外。
2020年,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2020全球食品和饮料品牌”排行榜。在50强食品品牌(Food 50)中,仅呼和浩特便有两家企业上榜,它们是:伊利,蒙牛。
2022年,欧晰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发布“2022年度全球50大快速消费品企业报告”(THE FMCG GLOBAL 50 2022),5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呼和浩特就占了两家:伊利,蒙牛。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乳都”正在变成“世界乳都”——这也是世界奶业大会在呼召开的最大“背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乳业里有这么一位代表,三代都在做乳业:他的父亲养牛送奶38年;他自己在国企干了二十多年(牧场、伊利21年),又在民企干了二十多年(蒙牛21年),种过草、养过牛,办过企业——国企民企“双20年”,成为他在中国乳业中无可复制的标签;而如今,他的儿女们有的在致力于填补高端冰鲜绵羊奶的国际空白,有的在传承家族慈善理念……这个人不说你也猜到了:老牛。
今天,故人已退,传说依在。让十几亿国人从乳业发展中直接受益,通过乳业全产业链的可持续、数字化升级,而带动全社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最终让中国人享受到辛勤百年换来的发展红利。
400-8650-222 1375563891@qq.com
www.tjwddxh.com 赛罕区亚辰大厦A座7楼701室